广东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食堂升级改造 守护舌尖安全

新闻中心

广东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食堂升级改造 守护舌尖安全

时间: 2025-03-01 05:38:36

  学校的饮食起居环境如何,是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阳春市西北部,有一所承载着民族希望与乡村教育振兴使命的学校——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该校由阳春市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各出资3000万元于2011年建成,现有师生2127人,其中有约100名民族学生。

  近日,记者走访该学校了解到,为保证师生吃饱吃好,阳春市用一场历时半年的食堂全面升级行动,逐步提升配套设施、优化食堂管理,实现了该学校食堂厨房电气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确保全校近2000名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是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交通状况真实的写照,记者日前驱车来到这里,虽然距离阳春城区不到40公里,但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开车需要近两小时才能到达。

  “我们学校位于阳江地区较为边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很多孩子都需要寄宿,吃饭是头等大事。”据该校校长余金海介绍,学校食堂始建于2010年,过去十余年间,师生们的一日三餐始终与柴火灶相伴:烧柴锅炉蒸饭、明火锅具炒菜,不仅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也难以满足现代校园的卫生标准。

  2024年7月,在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支持下,这座山区学校开启了厨房的“科技革命”。120万元专项资金注入后,学校食堂彻底告别“烟熏火燎”:4台20千瓦智能电炒锅、3台15千瓦蒸饭柜、双炉头煲汤炉等现代化设备入驻厨房;切菜机、切肉机实现食材加工标准化;洗消一体洗碗机与1200套统一餐具终结了学生自带餐具的历史。

  更令人安心的是,学校斥资21万元配备200千瓦发电机,并投入20万元改造电路、建设机房,确保停电仍能“不断炊”。

  “要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实惠!这是学校对山区学子的承诺。”余金海介绍,虽然食堂经过改造升级,但考虑到山区孩子们家庭普遍不富裕,学校食堂在维持原价基础上实现“加量提质”。

  基础餐伙食标准每天是12元(早餐2元、午餐5元、晚餐5元),自2023年3月起,该校午餐新增免费例汤,晚餐添加菜式,同年9月开设加菜窗口;2025年2月更推出了“16元自选窗口”营养餐,学生可自愿选择升级肉菜。

  此外,学校还引入了智能配餐系统,输入食材即可了解饭菜营养数据,并根据学生健康所需进行配餐。如今,食堂日均供餐超千人次,学生可自由选择基础餐或营养餐,窗口飘出的饭香里,饱含着教育者的用心。

  学校用心用情服务好学生,做好后勤保障,保证饭菜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饭菜是本地口味,很可口,每周的菜式也不一样,荤素都有,也很实惠。”一名姓黄的同学说,他感觉在学校也能吃到家的味道,很满意。

  记者看到,午餐时分,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食堂来了两位家长陪餐员。家长黄先生特意拍照记录:健康营养的胡萝卜炖肉、鲜香嫩滑的水蒸蛋、清新爽口的炒白菜,还能加餐鸡腿烤肠。

  “今天收获挺大的。我注意到学校实行的是教师值班制度,打餐时,值日老师引导孩子们有序排队,耐心提醒他们注意间距。负责打餐的阿姨戴着厨师帽、口罩和手套,干净又卫生。”黄先生说。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学校还构建起“三级管理体系”:由总务副主任担任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每日严控采购、加工、留样全流程;副校长分管食堂安全领导小组,每周突击检查,值日老师和学生引导学生有序就餐;学校每周都邀请家长参与陪餐,后者可直观了解孩子的就餐环境和饮食习惯。

  此外,食堂的9大功能分区(粗加工区、消毒区、预进间等)进行了科学布局,配合4台消毒柜、大型容器消毒设备,共同织就了食品安全防护网。

  随着中午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三五成群奔向食堂,大家在取餐区有序排队打饭后,到二楼的就餐区用餐。

  食堂二楼的电视屏幕播放着新闻与教育节目,窗明几净的就餐区成为学生课后交流的“新天地”。为改善学生就餐环境,学校为就餐区添置了风扇、灯管和电视,让学生们在更好的环境就餐,教师们也能在教工窗口享受热乎饭菜。“现在吃饭像是在餐厅!”学生们边吃饭边笑着说。

  这座由政府与社会爱心人士共同筑造的山区学校,正以“食”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教育答卷。当清晨的粥香唤醒校园,当傍晚的饭菜抚慰疲惫,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用行动证明:再边远的山区,也能守护好师生“舌尖上的幸福”。

  食品安全无小事,校园餐更是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自2023年12月以来,一项校园餐食材采购报备制度在阳春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铺开。

  阳春市各学校在采购食材前,一定要通过线上APP把采购物品种类、价格、数量、供应商等清单交由教育部门报备审核。该项制度不仅有效加强了学校食材采购的监管,也让校园餐全链条置于阳光下,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在阳春市教育局后勤中心,工作人员正在“问卷星”APP上,对各学校提前一天报备的食材采购情况做分析、比较,对于一些采购价格偏高、肉类食材采购量少、冷冻食材占比偏高的学校,工作人员将采取电话提醒、提交书面说明、到校实地核实、责令整改等措施。

  为提高管理效率,阳春市学校食材采购报备制度实行分级管理,90所经营“校园餐”的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完全小学直接向阳春市教育局报备,而各镇(街道)教学点、幼儿园则向中心小学报备。

  在阳春四中的学生饭堂里,记者看到,这里餐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其中早餐2.5元,白粥配菜、粉面任选;午晚餐各6.5元,主菜三选一,配菜四选二,且师生同餐,大家对餐食质量普遍都很满意。“我觉得餐食都很好,搭配很健康。”一名学生表示。学生家长吴祖烨认为,实行管理制度后,学生的食品安全得到了保证,作为家长也很放心。

  阳春市第四中学全方面实施食材采购报备制度,不仅严格落实报备流程,更成立学校采购询价小组,每周会进行市场询价,了解菜价情况,确保食材不高于市场行情报价。在该校学生饭堂的大屏幕上,当天菜谱、菜价、食用农产品快检报告一目了然,并由“明厨亮灶”智慧平台实时监控。学生饭堂每月收支、每周菜谱、陪餐安排等内容都上墙公示。

  阳春市第四中学校总务副主任朱家荣介绍,学校验收人员在视频全程监控下,对食材的数量和质量严格核对验收,索要送货单、食品检验合格证、第三方检验合格证,同时查看生产日期,并做好食材出入库登记。学校食堂快检室每天对食材进行安全检测,学校领导不定期现场或查看视频监控指导采购验收工作。

  “学校把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严格管理食材采购、验收、经费使用,伙食费每日每周会进行概算,每月对外公开。”阳春市第四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蓝星说,该校还严格执行陪餐制度,每天安排老师陪餐,学校主要负责人每周至少陪餐一次,不定期邀请学生家长进行陪餐,同时畅通学生的意见反馈渠道,确保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吃得放心。

  从“舌尖”到“心间”,守护的是学生们的幸福小“食”光。阳春市学校食材采购报备制度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推动校园膳食管理更细、制度机制更全、安全保障更严、在学生和家长中口碑更好,构建起校园食堂常态长效监管机制。

  阳春市学校后勤和卫生指导中心主任王万龙表示,通过实施食材采购验收报备制度,目前全市学校食材采购出现“两降三升”的良好势头。一是食材采购价格显而易见地下降;二是冷冻食材采购占比显而易见地下降;三是肉类食材采购占比显著提升;四是大米采购质量显著提升;五是食材采购总占比明显提高。

  下一步,阳春市教育局计划继续加强食材采购报备管理,充分的利用数字化手段,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实地检查,推动全市学校学生食堂供餐质量逐步提升。(罗天)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网络站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