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得益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的人对高效、便捷、健康餐饮需求的增加。这一新兴市场不仅涵盖了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还通过技术创新和冷链物流的支持,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据恒州博智(QYR)调研,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4990亿元至5165亿元,同比增长率在15.9%至23.1%之间。
全球预制菜市场规模在2024年将达到5466.1亿美元(约39684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市场规模最大。
健康饮食趋势:预制菜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健康属性,推出低脂、低糖、高纤维等健康型预制菜产品。
技术创新: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预制菜行业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包括农牧水产类企业、速冻企业、专业预制菜企业以及下游餐饮和零售企业等。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手段展开差异化竞争。
建成预制菜发展系统工程,包括市场洞察力、产品研发、制造标准化、市场渠道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等。
与番禺投促中心合作,建设肉制品生产基地项目,以肉制品产业链布局为核心,推动预制菜业务发展。
在国内布局多个产销研一体化生产基地,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拓展市场。
预制菜产业链上游包括家禽养殖、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蔬菜种植以及调味品生产业;中游为预制菜生产,包括成品菜和半成品菜的生产;下游为销售渠道,包括B端和C端市场。
C端市场:家庭小型化和现代生活节奏推动消费需求增长,但消费者接受度仍有待提高。
预制菜企业在生产工艺、包装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不断改进和创新原材料选择、切割加工、烹调和调味等方面,提高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和规范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标准体系建设等。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的定义、范围、标准体系建设及食品安全监管等。
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半年内将落地,最大的亮点是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
消费者认知偏见:部分花了钱的人预制菜仍存在认知偏见,认为其是“速食垃圾”。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预制菜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预制菜企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制提升市场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推动预制菜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重塑了竞争格局,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
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推动了预制菜市场的扩张和发展。
追求美观、实用与环保的完美结合,满足了消费者的不一样的需求,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预制菜行业以其便捷性和多样化的选择迅速成为餐饮市场的新宠。未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预制菜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将推动行业向数智化生产、系统化标准及集中化监管加速推进。同时,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预制菜企业将不断推出新产品并进行口味细分和定制化服务。在政策支持与监管加强的背景下,预制菜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途。投资者应关注具有潜力的增长领域,如水产预制菜、肉类预制菜等,并注重技术创新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评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