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也能“造假”?大多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你还敢买吗?

新闻中心

水饺也能“造假”?大多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你还敢买吗?

时间: 2025-01-31 21:12:58
作者: 行业新闻

  速冻水饺在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方便快捷”的角色,但在今年8月,这一便捷食品却因成分问题让人心生疑虑。

  多个知名品牌的猪肉水饺被发现含有鸡肉、鸭肉甚至牛肉等非猪肉成分,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否所有速冻食品都存在类似问题?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消费者又该如何避免类似陷阱?

  2024年8月29日,新晚报的一篇深度报道揭露了速冻水饺行业的一个重大问题,将“猪肉水饺”推向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报道显示,多款知名品牌的速冻猪肉水饺中检测出了鸡肉、鸭肉甚至牛肉等其他肉类成分,这一发现让我们消费者感到震惊和不安,“货不对板”、“挂羊头卖狗肉”等批评声此起彼伏。

  消费者们都表示,他们购买的是“猪肉水饺”,但实际吃到的却是“混合肉馅”,这种欺骗行为不仅涉及食品成分问题,更触及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食品安全感的底线。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1年发布的《速冻面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1版)》,速冻水饺的配料表一定要按照GB7718的规定进行标注,如实列出所有成分。

  如果产品中添加了其他肉类成分,必须在配料表中明确标注,一些品牌未在配料表中标注鸡肉等成分的行为,涉嫌违反相关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有权清楚自己购买的食品具体包含哪些成分,这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的人权益至关重要。

  该报告显示,抽检的10款知名品牌猪肉水饺,无一例外都检测出了猪肉以外的其他肉类成分,这一些品牌包括湾仔码头、正大、必品阁、思念、三全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品牌在配料表中并未标注这些其他肉类成分,例如三全水饺被检出含有猪肉、鸡肉和黄牛成分,但配料表只标注了猪肉和鸡肉,正大和必品阁的水饺检测出了猪肉和鸡肉成分,配料表却只标注了猪肉。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媒体的报道,涉事厂家迅速做出了回应,但这些回应并未完全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反而引发了更多疑问。

  三全品牌将检测结果归咎于生产线交叉污染,声称车间内还有别的肉类生产线,可能会引起气溶胶干扰,检测结果出现牛成分并不意味着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使用了牛肉。

  必品阁则坚称在复检中并未检测到鸡肉成分,生产原料中也未使用鸡肉,正大集团发现鸡肉成分略有超标,但表示含量很少,未超过标识要求,因此不算违规。

  三全的“气溶胶干扰”说显得有些牵强,难以解释为何另外的品牌没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即便必品阁二次检查未曾发现问题,花了钱的人第一次检测的结果仍存疑虑,正大的“含量过低”则引发了新的争议,即使含量低是否也应该如实告知消费者?

  法律法规的底线不应成为企业规避责任的借口,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并非纠结于鸡肉含量的多少,而是对产品真实性和企业诚信的质疑。

  这种偷偷摸摸的标签做法,明显让我们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信任感受到了伤害,详细情况还需等待调查结果。

  这起事件并非孤立个案,它折射出速冻饮食业,尤其是速冻水饺市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监管挑战。

  我国速冻饮食业规模已超越1750亿元,其中水饺类产品占据了不小的市场占有率,巨大的市场规模背后,是消费的人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殷切期望。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采用“隐瞒”、“偷工减料”等手段,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和消费者的信任。

  比如11月30号,有位广西网友在思念水饺中吃出疑似烟头的东西,虽然经销商已经第一时间上门处理,异物也不一定是烟头,但给花了钱的人速冻水饺的不放心又增加一层阴影。

  此次事件暴露出当前监督管理机制的不足,尽管有了相关法规,但在真实的操作上还有一些问题没解决,如何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提高检测水平,完善惩罚机制,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相关规定完善和行业自律加强之前,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学会自我保护,掌握一些实用技巧,才能在琳琅满目的速冻水饺产品中挑选出真正安全放心的产品。

  关键是要好好看看那上面的材料清单,不要被包装上精美的图片和醒目的广告语所迷惑,要认真阅读配料表上的每一个字。

  配料表是按照成分含量从高到低排列的,通过查看配料表的成分和顺序,能判断产品是不是为“纯猪肉馅”,或者是否含有其他肉类成分。

  买的时候看到有鸡肉、鸭肉、牛肉等不同肉类的选择,你们可以按个人口味挑着买。

  我们还要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速冻食品虽能通过冷冻延长保质期,但新鲜程度仍然至关重要,最好挑那些新鲜上市的商品,别买快要到期的。

  还要仔细检查包装,产品如果包装损坏、有漏气或胀气现象,都可能已变质,建议还是不要买。

  速冻食品的出现为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它并非完美无缺,为了延长保质期,速冻食品中往往会添加防腐剂、增稠剂等添加剂,钠含量也可能偏高。

  经常吃太多速冻食品对身体健康不太好,因此即使购买到符合规定标准的速冻水饺,也应该控制摄入量,并注意膳食均衡。

  吃速冻食品时记得加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既能快速下饭,又能保证营养全面,尽可能的避免顿顿吃速冻食品,更不要将其作为主食长期食用。

  对于追求健康和美味的消费者来说,自己动手制作速冻食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己包饺子、馄饨等,然后冷冻保存,既能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卫生,又能控制调味品的用量,更加健康。

  在烹饪速冻食品时,建议选择蒸、煮、炖等较为健康的烹饪方式,尽量少用油炸或油煎,以减少油脂和盐分的摄入,控制调味品的用量,口味清淡更利于健康。

  这“速冻饺子掺假”的事故让我们消费者提高了警惕,也让饮食业好好反思了一番,企业理应肩负起它应尽的社会责任,保障食品安全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绝不能因为追求利益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企业应该坚守食品安全底线,诚信经营,规范生产,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食品,行业得自己管好自己,得把产品质量搞上去。

  行业协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咱们得鼓动企业多往研发上砸钱,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满足大伙儿慢慢的升高的小心愿。

  学习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例如如何阅读配料表、怎么样分辨食品安全质量等,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我们的饮食更安全。

  在社交媒体上,“猪肉水饺”、“速冻食品”、“食品安全”等关键词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大家伙儿对这事儿挺闹心的,都说得严点管管,得保障咱们消费者的权益。

  这次事件也暴露出速冻饮食业,特别是速冻水饺市场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企业自律不足等。

  要打造更健康、规范的市场,政府、公司、咱们消费的人都得齐心协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速冻饮食业将会更规范,消费者权益将会得到更优秀的保障。

  信息源:1.潇湘晨报:2024年12月1日,南宁一消费的人在速冻水饺中吃出烟头?思念水饺:有调查进展会反馈

  2.新晚报:2024年8月29日,10款猪肉水饺检出鸡成分!涉及湾仔码头、正大、必品阁、思念、三全等

  3.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1年12月22日,人民来论:名实不符的速冻水饺,你敢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