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沃野千里,田畴万顷。“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内蒙古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的关键抓手。内蒙古牢记嘱托,实现种粮上亿亩,养畜过亿头,2023年有信心实现连续20年丰收佳绩,是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为了生动讲述乡村振兴的内蒙古故事,央广网内蒙古频道联合内蒙古乡村振兴局于8月15日真正开始启动《“丰”从草原来》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深入采访了15个脱贫旗县,以百姓生活展现时代风情,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生动解读内蒙古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多角度诠释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百姓因业而兴,因产而富的幸福故事,描绘出一幅北疆大好河山,粮丰物阜的美好场景。
隆冬时节,当北京消费者品尝“乌兰察布净菜”的鲜香时,坐落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4A级景区察尔湖的湖面上,已经是一片冰封的世界。在不远处的杏花沟,设施蔬菜大棚里绿色盈人,生机盎然。距离北京市只有3个小时280公里,早晨采摘的蔬菜,中午就能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每年察尔湖将39个品种的有机鲜蔬菜从这里运送到北京。要产优质菜,就得有好基因,察尔湖优质的水源,无公害的土地保障了提供给每一个消费者蔬菜的品质。
西红柿像一串串晶莹透亮的红灯笼,在阳光下十分耀眼。一畦畦绿油油的菠菜,叶大肥实,一行行萝卜长势喜人,圆润饱满。一辆辆货车整齐列队,正待载满错季蔬菜向北京进发。这是内蒙古“东大门”兴和县“净菜进京”的壮观场景。
“乌兰察布净菜”就是把“连土带泥”的蔬菜处理干净,让市民打包带回家,减少饭前程序。净菜在产地加工,不仅把不能吃的部分留下循环利用,还能减少一部分城市生活垃圾。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近年来,乌兰察布全力发展“冷凉蔬菜”产业,打造首都“大菜篮”,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等多个旗县以保障首都供给为目标发展绿色种植基地。
据介绍,乌兰察布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空气清新,完全适合冷凉蔬菜的生长,靠品质打开了首都人餐桌的“密码”。每年夏秋,北京周边以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蔬菜生产就进入了淡季,而广袤的乌兰察布大地此时正处于冷凉蔬菜生产旺季,品种最重要的包含大白菜、萝卜、洋葱等。素有“北京后花园”之称的乌兰察布充分的发挥区位优势,全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积极融入京津冀,源源不断为北京输送绿色有机安全蔬菜,成为北京乃至全国“菜篮子”的主力军,可在冬季持续供应。
乌兰察布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近年来,随着京蒙协作深入开展,马铃薯加工公司薯都凯达、净菜加工公司康安利丰等一批北京市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公司纷纷在乌兰察布市投资建厂。为促进冷凉蔬菜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京蒙两地充分的发挥乌兰察布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北京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生产技术,有效提升了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拓宽了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在卓资县与北京六必居的合作中,卓资县利用京蒙资金960万元建设酱菜加工厂,采用六必居的腌制配方和腌制工艺,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有效助力当地拔掉“穷根”走上“富路”。
“净菜进京”行动,顺应大都市快节奏生活、高品质生活需求,建设首都“净菜工厂、中央厨房”,变鲜菜为净菜、变农产品为菜制品,让来自草原的绿色有机食材成为首都人民餐桌首选。2023年,乌兰察布市蔬菜种植培养面积达80万亩,总产量230多万吨,加工能力51万吨。
经多年建设,已建成察右中旗红胡萝卜、丰镇市和凉城县鲜食玉米、商都县西芹等“十大特色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一县一品”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乌兰察布市有蔬菜绿色认证产品40个,认证面积2万亩,全部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追溯信息平台。现有蔬菜重点加工企业17家,生产精深加工产品近5万吨,初级加工产品15万吨左右,全年农牧业加工业产值达到17亿元,产品主要有鲜菜、净菜、脱水菜、冷冻菜、蔬菜脆片等。各类蔬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武汉等2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还出口韩国、日本、蒙古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正处北纬黄金种植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相对较轻,是理想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具备冷凉蔬菜天然条件。
这里产出的白萝卜清脆香甜、胡萝卜营养丰富、鲜食玉米软糯爽口、土豆个大体匀淀粉含量高、菠菜叶片大、口感好,菠菜供应北京新发地市场一度占到90%以上,这里的蔬菜不仅走上“北京餐桌”,还远销国外。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在兴和县民族团结乡大王村,当地农民将土地流转,每亩地700元,流转农民再到菜地务工,每天可挣180元。店子镇店子村,建起冷棚蔬菜大棚37座,流转村民土地320亩,每亩300元,户均收益1000元,村民在村里打工一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
近年来,兴和县充分挖掘气候资源和产业优势,引导蔬菜种植大户或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强对净菜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全力打造“三个核心区”,持续推动蔬菜产业绿色生产种植基地建设。全县蔬菜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10万多亩,主要种植菠菜、芹菜、葱头、白萝卜等10多个品种的蔬菜,产量达40万吨,产值达4.8亿元,每年约有8.83万吨蔬菜销往北京市场。
兴和县现有设施大棚406个,面积992亩,简易大棚156个,面积311亩。恒温库、气调库、储窖等仓储设备72座,储存能力达10万吨。引进的两家蔬菜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助华公司、川顺公司)每年加工胡萝卜、南瓜、甜玉米等各类蔬菜原料2.3万吨。投资1.72亿元新建的农副产品冷链项目,常温库能容纳6080吨果蔬,冷冻库能容纳9590吨肉类和水产品类,蔬菜加工车间年产能1万吨,肉类分割车间年产能2万吨。
早晨采摘的蔬菜中午就能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央广网发 乌兰察布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内蒙古察尔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配送部经理王鹏程正忙着组织特色农产品货源运往北京。得益于京蒙协作建立起的区域间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兴和县已精准对接“中粮集团”“北京首农”“北菜集团”等央、国企推动建设农产品供应基地项目,还对接了“京东”“千喜鹤”等企业,实施品牌打造推广和预制菜加工配送项目,变鲜菜为净菜、变农产品为菜制品,构建起面向首都的“净菜工厂”和“中央厨房”。
占地7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建成运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即将建成运营。察尔湖国家级生态农场食材直供北京,实现了采摘、包装、配送当日完成。大库联乡圆葱丁、团结乡南瓜块等10多个“兴农和牧”产品端上了首都市民的餐桌,马铃薯也进入了北京冬奥会的餐厅。70%的夏秋季菠菜供应北京新发地市场,全方面实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并纳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让兴和县净菜带着“身份证”进入北京市场。
从兴和县向北100公里的商都县,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首都农产品应急供应基地。商都西芹以有机、绿色著称,又称洋芹、美芹,植株紧凑粗大,质地脆嫩,气味芳香。近年来,商都县紧紧围绕打造乌兰察布市百万亩冷凉蔬菜基地核心种植区目标,全力发展冷凉蔬菜种植,目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商都县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39.76万亩,产品主要有鲜菜、净菜、脱水菜、冷冻菜、蔬菜脆片等,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的典型产业化发展模式,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雏形,基本实现产销一体化的冷凉蔬菜发展格局。
兴和县是理想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央广网发 乌兰察布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日,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各类冷凉蔬菜进入丰产期。一望无际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生机勃勃,每天采摘的新鲜蔬菜从这里的田间地头,走向北京市民的餐桌。
近年来,察右中旗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发展冷凉蔬菜产业,种植培养面积逐年增加,把冷凉蔬菜做成“热”产业。冷凉蔬菜从粗放式传统种植转向标准化精耕细作,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广大农户依靠种植冷凉蔬菜,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足了自己的“钱袋子”。
察右中旗被称为“中国红萝卜之乡”。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天气特征情况和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全旗形成了西起铁沙盖镇、东至乌素图镇东西长30公里的红萝卜滴灌种植区,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8万亩,年产量达6.4亿斤。
目前,察右中旗已建成5个红萝卜交易市场,市场内配套了金融结算中心、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等交易配套设施,日交易量达6000多吨。建成红萝卜恒温库45座,储量达2000吨以上,变一季销售为四季销售,进一步畅通了销售经营渠道,从事红萝卜产业的农户人均增收5000多元。同时,依托红萝卜产业,开发出红萝卜筛选、搬运等就业岗位,实现人均增收1100元左右。
2012年,乌兰察布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该工作站是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科技厅、科协批准,在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的支持下建立的全国首个冷凉蔬菜院士专家工作站。
10年来,工作站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国家级科研成果2项、发明专利5项等成绩,打破了国外种子垄断的局面,使蔬菜良种国产化步伐加快。10年来,工作站每年在乌兰察布市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推广达5万亩,每亩增收800元以上,每年增效4000万元以上,10年来农民累计增收2亿元。下一步,工作站将抓紧开展胡萝卜、西兰花的良种培育,争取3至5年实现国产化,用更短的时间攻克核心技术,使更多的蔬菜良种尽快实现国产化。
乌兰察布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是全国三大冷凉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设施农业方面,形成了大型智能温室现代化、特色水果规模化、日光温室集约化、有机生产会员制销售和城郊型“地产地销”等生产模式。突出建设了“净菜工厂”和“温室工厂”,变鲜菜为净菜、变农产品为菜制品,全面打响了“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出众多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北京的广阔市场对应着内蒙古的广阔田地,京蒙互利互补推动了两地的发展,也成就了百万吨“净菜进京”的宏大蓝图,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构筑了良好的互生互补关系,诠释着京蒙协作的美好姻缘。